健康吃飯黃金標準,吃飯細嚼慢咽更有助減肥

一項最新研究證實,與經常“狼吞虎咽”的人相比,“細嚼慢咽”的人肥胖的幾率確實要低42%。據最近發表在《英國醫學期刊》的研究顯示,如果想要減輕自己的體重,你需要放慢吃東西的速度、晚餐後不吃零食,以及睡前 2 小時不吃東西。細嚼慢咽減肥的原理是因為人在吃東西的時候會產生唾液激素,這種唾液激素,對促進大腦的新陳代謝,活化大腦具有積極的意義,而如果吃的是一些纖維含量多的食物的話,還可以起到預防便秘,促進減肥的作用。相同的一個人,在同樣需求的情況下,如果吃得過快的話,那麼像大腦反應“我已經吃飽了”的信號就會更慢,而等到大腦接收到這一信號的時候,事實上你已經多吃了很多不必要的食物。

《BMJ Open》雜誌上也發表了一篇文章,說減慢吃飯時的速度,同時降低吃零食以及戒掉飯後兩小時內睡覺的習慣,能夠有助於減肥。研究者們認為,改變飲食習慣會伴隨著肥胖程度以及BMI指數的下降。

在這項研究中,作者對2008年-2013年間對日本境內超過60000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進行調查的資料進行了分析,具體的檢測指標包括BMI、腰圍以及血常規、尿常規以及肝功能等。

同時,受調查人群的生活習慣,例如飲食習慣、睡眠習慣、飲酒與吸煙等都被納入了調查範圍。並且研究者還調查了他們的吃飯速度,並且將其歸為三類:快速、中速、慢速。此外,作者還調查了參與者每週的下列習慣的頻率:飯後兩小時內睡覺、飯後吃零食以及不吃早飯。

  通過矯正了其它影響因素,作者發現相比狼吞虎咽的人群來說,吃飯速度適中的人群患肥胖症的比例要低29%,而吃飯速度較慢的人群患肥胖症的比例要低42%。

另一方面,腰圍的降低與吃飯速率下降之間也有明顯的相關性。飯後吃零食以及飯後兩小時內睡覺會伴隨著肥胖幾率的上升,但不吃早飯的影響則不大。

儘管這是一項觀察性的實驗,不能夠說明其內在的因果關係,但吃飯速度過快確實會對葡萄糖的耐受以及胰島素抵抗產生影響,這可能是由於吃飯速度過快則飽腹感不容易產生。因此,作者認為通過改變這種飲食習慣或許能夠降低肥胖症的發生風險。

健康吃飯黃金標準!

1、晚餐不宜過飽。

俗話說,“早上要吃好,中午要吃飽,晚上要吃少”。中醫也有言,“胃不和,臥不安”,就是說如果胃裡不舒服,那麼睡覺就不安穩。

2、飯前喝點湯

飯前喝湯是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,這是因為飯前喝幾口湯一方面可以潤滑消化道,減少接下去的時候可能會帶來的刺激和傷害,另一方面,也會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攪拌。

3、先吃愛吃的食物

上的菜,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,此時該先吃哪個?專家提示,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,這會讓提升食欲,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腸胃蠕動;而且,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,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,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脹感,避免吃得太多。

4、吃飯應安靜

美國《食品品質與偏好》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,如果吃東西時專注食物的聲音,就很可能吃得更少。如果吃東西時電視或音樂聲音很大,吃東西的聲音就會被掩蓋掉,食物攝入量也會因此增加。

5、吃飯細嚼慢咽

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家都非常看重細嚼慢咽。明朝鄭镟的《昨非庵日纂》雲:“吃飯須細嚼慢咽,以津液送之,然後精味散于脾,華色充於肌。粗快則只為糟粕填塞腸胃耳。

6、吃飯吃到七分飽

俗話說“常吃七分飽,疾病不來找”,這是因為吃得過飽危害巨大:吃得過飽會加重胃腸道負擔;容易引起肥胖、胰腺炎、胃病、消化道腫瘤等疾病;還會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動脈硬化、膽囊炎等在內的一系列富貴病。

7、兩餐間隔4—6小時

為什麼安排一日三餐,其實是根據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來決定的。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—5小時,因此,兩餐間隔4—6小時比較合適。